
安琪一家(作者為環球宣愛協會 AGS 宣教士)
我們一家四口在德國服侍華人群體約 3 年,只是一介宣教新丁。加上這兩年多的疫情打擊,視野可能有所限制,僅在此分享我們的淺見所聞,讓我們同心認識並守望這個群體。
在德國的華人群體主要包括留學生、畢業後留下工作的人、中德家庭、從事餐飲業的等等,直至近年開始有移民家庭。根據威斯巴登聯邦人口研究所(BiB)報告,在 2005-2015 年,非歐洲移民群體中,華人排第三,共 212,000 人,增幅明顯。[1]

90 年代已有從台灣及國內的學生到德國留學,近年達到高峰,每年有 4 萬華人來到德國留學,造就了巨大的福音機遇。[2] 德國公立大學提供免費教育,吸引了 一批經濟條件稍遜的學生,他們大都半工讀,勤工儉學。在留學的 4-5 年間,教會每週聚會免費提供愛筵,分享家鄉的味道與生活點滴,成了他們在異地生活裏的一份寄托。每逢時節舉辦福音活動,包括春節包餃子、新學年迎新燒烤、中秋及聖誕慶祝活動,都是接觸新朋友的時機。從這些相處中,就是留學生們認識信仰、委身事奉、生命轉化的好機會。
德國的留學生流動性大,經常隨着升學就業及回國發展而離開,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裏,向他們傳福音、栽培成長、學習事奉,然後將他們送到世界各地。德國華人教會無法像香港或北美教會那樣穩定地發展,也不能負擔聘請牧者的經費。從《全德華人基督徒禱 告日 2021/2022》手冊收集的資料可見,100 人以上教會只有 6 所;20 人以上的團契有 21 個;20 人以 下的查經班有 23 個,人數規模往往反映着當地的工 作機會。按手冊統計,50 處聚會的人數共有約 2,000 人,按德國華人人口 212,000 來說,信徒比例低於 0.1%。以群體來看,這比率可稱為未得之民,即信徒佔群體比率在 2% 以下。
羊沒有牧人
現在整個德國可聯繫的華人聚會點有 76 處,但只有 28 個單位有牧者。[3] 更多地方是一位牧者照顧多個聚會點,甚至沒有牧者。由於缺乏牧者,許多地方由熱心的信徒領袖所維繫。為支援全國的華人信徒,德國華人教牧同工會每年舉辦不同營會,提供適切的裝備 予信徒,牧者們則於 6 月舉行退修會。
我們一家在 2017 年實習兩個月期間,尚未確定能成為宣教士,就已往返德國北部幾個城市講道牧養,體驗到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許多人如同羊沒有牧人,莊稼多作工的人少。(太九 35-38)當時一位姊妹跟我們說︰「終於到不萊梅有我們的牧師了!」當時我聽 到後心裏十分難過。再經過兩年籌備,得到教會及差會的支持和安排下,我們終於去到不萊梅宣教,成為他們等待已久的牧師。
福音工作的轉變
留學生的情況也在不斷改變中,過去的福音策略要重新思考。現在除了學士學生外,更多了碩士及博士生,也有一年的短期交流生,面對學業與新環境適應等, 心靈仍是非常空虛和疲乏。隨着國內實現小康經濟,他們有能力以消費娛樂排解苦悶;孤獨時有現代科技 與親友保持聯絡;迅速的國際物流購買家鄉美食解鄉愁,過去的愛筵與福音活動吸引力驟減。加上在出國前被勸諭要慎防接觸宗教活動,教會疫情下又沒有實體聚會,自然較難接觸新朋友。當下的挑戰就是原本吸引人「來」的福音策略失效,便需要重新思考,以 「去」的方式差派門徒進入校園,作福音工作。
在德國畢業的留學生,會有部分留下來工作並組織家庭。[4] 我們需要幫助他們以基督化的價值觀建立婚姻和家庭;我們也牧養中德家庭,聆聽他們在文化衝突下的婚姻生活,為他們禱告,見證基督的愛;向華人家庭及信徒的配偶傳福音,也是重要的福音工作。
近年隨着德國老齡化,出現 120 萬專業勞工短缺,[5] 加上在 2018 年推行的《技術移民法》[6],為非歐盟地區的求職者降低了門檻。[7] 可見德國將加速技術移民的吸納。不萊梅在去年的迎新活動,也出現了些剛到埗的家庭,福音機遇就在左右。
現今許多地方的華人教會,仍停在第一代華人信徒的事工,在他們生兒育女後,第二代的兒童事工急需建立。孩子成長後,便是德語的少年事工,華語宣教士無法承接,也缺乏德語流利的導師及教牧同工,便無以為繼。可以尋求德國教會幫助嗎?很可惜歐洲在世俗化後,教會也日漸衰落,以長者為主,無能為力。[8]
德國的屬靈危機
我們接觸的中德家庭裏,德國人伴侶很少是基督徒,這一代德國人長大後都離開教會,以不可知論者自居。根據教會 2017 年統計,德國有近一半人(43%)自稱無神論者,或信奉其它宗教,退出教會現象嚴重,受洗人數遠低於死亡會友。[9]
我們又聽到一些華人基督徒父母分享,孩子從小參加 主日學,升中後因為教會沒有朋友便離開,到大學就離開信仰了。面對世俗化社會對孩子信仰的影響,父母感到十分無奈!
各大洲也在面對他們當下的挑戰,我們感到歐洲最大的挑戰來自世俗化,傳統的基督信仰已經失落了。正如詩歌《願那靈火復興我》歌詞所說︰「在明媚的春光裏,在幸福的生活中,我們陶醉,我們歡樂,早把主恩典忘記。在穩妥的事業裏,在迷人的笑聲中,我們遊戲,我們沉迷,早把主恩典忘記。」德國已經世俗化,成為了支持多元文化的國家。
德國一貫給人基督教國家的印象,超過一半人口是廣義基督徒,[10] 也在過基督教的節日,更差出宣教士,培育神學博士教授。優質的生活水準,讓人忽略這裏的福音需要,甚至以粗略的宣教概念,認定這裏是已得之民。加上德國稅率高、經費高、外國難派短宣隊參與等因素,教會及差會都不會將德國視為宣教工場。宣教士要在種種誤解下,向人分享 異象,籌募經費困難,宣教士子女教育困擾等問題, 也使人感到卻步。
德國長期以來都缺乏華人牧者宣教士,在世界形勢的改變下,教會年輕一代對華人事工的負擔愈來愈少,也不可能增派多少宣教士到德國。在有涯隨無涯的當下,更應提高德國華人信徒群體對差傳的認識,從中興起牧者與宣教士,才有可能改變現時的局面。
宣教士工場的代禱需要
• 請為留學生的校園事工禱告;
• 請為華人信徒建立基督化的家庭禱告;
• 請為華人第二代的信徒培育禱告;
• 請為華人的移民事工禱告;
• 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,更求在德國華人信徒中,興起牧者和宣教士。

- 1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171209232407/http://www.bib-demografie.de/DE/Aktuelles/Presse/Archiv/2017/2017-03-01- zuwanderung-aussereuropaeische-Laender-fast-verdoppelt.html ( 圖 1), 28.7.2022
- 2 https://www.dw.com/zh/ 交流豈能是單行道德中學術交流之橋幾近坍塌 /a-62061563, 28.7.2022
- 3 https://www.chinese-library.de/cn/content/德国华人基督徒联系 , 28.7.2022
- 4 2015年數據指65%的受訪者願意回國發展,其中54%的受訪者希望在德國工作一至兩年或三至五年再回國。25%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留在德國發展,最重要的理由是:環境好,壓力小。https://www.dw.com/zh/少年留德 /a-18535630?&zhongwen=simp 28.7.2022
- 5 https://www.dw.com/zh/谁有工作谁就能来德国政界激辩移民新规 /a-48700117, 28.7.2022
- 6 https://www.make-it-in-germany.com/en/visa-residence/skilled-immigration-act, 28.7.2022
- 7 https://www.dw.com/zh/ 德国加速推出移民法 – 中国移民的新选择 /a-46407174, 28.7.2022
- 8 在差傳事工聯會 2021 全球差傳數據中,指出歐洲(獨立教會)分佈情況,在 2000-2021 年均增減 比率為 0.01%。https://hkacm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10/275X400_infowall_07102021.pdf, 28.7.2022
- 9 https://www.dw.com/zh/ 德国退出教会现象严重 /a-44773479, 28.7.2022
- 10 2021 年統計,83,237,000 人口中,45,418,000 位廣義基督徒,即 54.6%。https://www.ekd.de/statistik-kirchenmitglieder-17279.htm, 28.7.2022